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检察院
SHI ZUI SHAN SHI DA WU KOU QU REN MIN JIAN CHA YUAN
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检察院
SHI ZUI SHAN SHI DA WU KOU QU REN MIN JIAN CHA YUAN
2025年4月14日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检察院
SHI ZUI SHAN SHI DA WU KOU QU REN MIN JIAN CHA YUAN
“简”与“俭”,这对孪生兄弟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简单,简朴,简易,简要,简便,简洁,简练,删繁就简,言简意赅,大道至简;俭省,俭朴,勤俭,节俭,克勤克俭等等,从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就可以看出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多么重要的影响了。
“简”与“俭”二者无疑是一对近义词,如“简朴”和“俭朴”,“简朴”意为简单朴素,强调简单不复杂;“俭朴”意为节俭朴素,强调节俭不浪费,它们都是美好的品质。但仔细分辨,二者也有差异,“简朴”侧重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喜爱和追求的是一种省时、省力、低成本的生活,而“俭朴”侧重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源于对高尚道德的追求而进行的自我约束,对物欲和享乐的坚忍和克制。二者有时可以通用,但后者具有更强的普遍性和现实针对性,因而,古圣先贤不厌其烦地对其加以强调。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有这样的话“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韩非在《韩非子·难二》中提出,要“俭于财用,节于衣食”。这些论述,角度不同,但其精神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将“俭朴”贯穿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过简单朴素的生活。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不知被多少人作过家教的材料。说是过去有一富有之家的孩子,自小就在锦衣玉食的家境中长大,他不知前辈创业的艰难,每天要吃纯肉馅的饺子,而吃饭时又总是将每个饺子的边儿咬下,他家的仆人默默把这些边儿收拾起来。日复一日,习以为常。后来,由于天灾,这个家庭破落了,原来衣食无忧的阔少沦为沿街乞讨的叫花子。一天,他极度饥饿的时候,爬到原来那个在他家做仆人的门前,仆人见状,二话没说,拿出饭食就递给他,他猛吃一顿,觉得这可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当他问及这是什么时,主人感慨地说:“这不就是你过去吃剩的饺子边儿吗?”故事是虚构的,但它讲述了一个道理,俭不只是一种生活行为,同时也包含着高深的智慧。
北宋贤相寇准的母亲就是深知这个道理的智慧老人。寇准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常常在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寇准读书,督导寇准苦学成才,后来寇准上京应考,得中进士。喜讯传到家里,寇母已身患重病。临终前,她将亲手画好的一幅画交给仆人,并郑重叮嘱:“日后寇准为官,如果忘了过去的日子,贪图富贵,耽于逸乐,你就把这幅画亮给他看。”
后来,寇准春风得意做了宰相。一次,为庆贺自己的生日,他请了好多同僚,并大摆筵席,一片祝寿声,一片恭维词,好不风光。就在这时,老仆人拿出这幅画来,毕恭毕敬地交给寇准。寇准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上有首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此时,过去生活的一幕幕在他眼前云集闪现,寇准禁不住泪如泉涌,再三拜过,遂撤去寿宴,辞退寿礼,从此勤于政务,俭于生活,勇于担当,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贤相。
难怪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殷殷叮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朱子家训》亦谆谆告诫自己的子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曾国藩在家书中对这个问题说得很多:“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他终身实践“简俭”这两个字,没有一天疏忽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钱再多,一天也只能三餐,大厦万间,酣眠不过五尺。诚然,今天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简俭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甚至可以说它恰是现代文明的标尺。事实证明,简单、朴素、俭省的生活,不只是最为健康,最为科学,同时也是最为可靠的生活。(马军)